欢迎进入道县中医医院官网!
请稍候...
名医传承

地址:道县道江镇寇公街171号
邮编:425300
总院:道县寇公街171号
南院:寇公街27号
北院:道州北路县福利院内
电话:0746-5237120
网址:www.hndxzyy.com

在线地图

道县中医院>>名医传承
何进阶医案之头颈部案
加入时间:2019-11-25 17:21:39 访问量:2042 来源:

1.重症脑外伤案:

文XX,男,46岁,农民,1990年10月20日入院。住院号901966.

【病史】患者10天前不慎从约4米高处跌下,继则被约20公斤重之树木击伤头部,当即昏迷不知人事,约1小时左右,醒后呕吐不已,头痛如裂,呻呤不止,急送XX医院住院治疗,5天后呕吐止,余证未除,右侧肢体软弱无力,活动受限,彻夜不眠,转来我院骨伤科,头部摄片(片号9020646)报告“头顶骨骨折”门诊以“脑挫裂伤”“头顶骨骨折”“头部血肿”收入住院。

【检查】目前神清,言语尚清晰,右侧肢体瘫软无力,不能活动,右上下肢体屈伸不利,右手指不能握物,夜烦难眠,头顶部皮肤青紫肿胀压痛,舌质暗青,舌苔薄白,脉弦有力。

【诊断】1、脑挫裂伤2、颅顶骨折3、颅内血肿

【治疗】证系脑络损伤,瘀血阻滞,神明受扰,治以化瘀行气,通络宁神。

方药:当归15克 川芎 10克 赤芍 10克 苏木 10克 郁金 10克 制香附10克 丝瓜络20克 石菖蒲 10克 龙齿 30克(先煎) 羌活 10克 防风 10克 三七粉 3克(冲服)四剂,

10月24日复诊,药后头痛明显减轻,每夜能眠2小时许,因大便数日未行,续原方加大黄10克(后下)芒硝6克(冲服)再进4剂。

10月28日三诊,药进2剂后解棕色大便一次,质软,已能缓行片刻,手指可握物,但抓而不紧,头晕目眩,脉舌同前,上方去大黄、芒硝加天麻10克 夜交藤20克 合欢皮10克 五剂。,

11月3日四诊,共服药13剂后诸症减半,症增午后两颧潮红,体温38.5℃,心烦汗出,舌尖红,边有淡紫瘀点,苔薄黄,脉弦细数,乃瘀血化热之象,前方加生地15克 牡丹皮10克 四剂。

11月7日五诊,患者服中药17剂后,右侧肢体屈伸自如,右手指握物与健侧无异,生活完全自理,诸症尽悉,前方增减10剂出院,随访1年,已恢复劳动。

【分析】脑为元神之府,又为清空之区,涵脑主司神明,喜清恶浊,由于头部突然遭受外伤,引起气机紊乱,故出现头痛,精神恍惚,烦躁不安,彻夜不眠,肢体软瘫无力,步履艰难等脑伤神乱之象,参合脉证,实为脑络损伤,瘀血阻滞,神明受抗,乃投以化瘀行气 通络宁神之品,方中当归尾、川芎、赤芍、苏木、三七活血化瘀,郁金、香附、丝瓜络行气通络、石菖蒲芳香开窍,龙齿宁惊安神,羌活、防风引诸药入巅顶。诸药相伍,行瘀血,畅气机,血行气顺,病告痊愈。

 

2、小脑损伤验案

荣XX,32岁,工人,初诊日期1993年9月26日。

【病史】患者于1993年3月16日上班时不慎被铁棒击伤头部,当时昏迷约30分钟,伴呕吐不止,在XX医院住院治疗2月余,稍有好转,仍有头痛、头晕目眩、倦怠无力,烦躁易怒,耳鸣耳聋,少寐多梦,恶食多汗之症。特别是共济失调,步态蹒跚,头重脚轻,两眼复视,摇头则如坐舟中,转长沙XX医院检查确诊为“小脑损伤综合症”继用脑络通等药调治4个多月亦罔效,承亲友介绍来我处就诊。

【检查】:神清,精神萎靡,面容憔悴,形体消瘦,头颅大小正常,头位强迫,不能旋转,步态蹒跚,指鼻试验动作不准,胸、腹、腰、背、四肢无异常,脑电图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。舌质红,舌苔薄黄而干,脉弦细数。

【诊断】小脑损伤综合症

【治疗】证系脑络瘀阻,肝阳上亢,治宜镇肝潜阳,活血通络。

方药:天麻钩藤饮加味:天麻10克 钩藤 15克 石决明 30克 牡蛎20克 菊花 10克 琥珀 8克 生地 20克 旋覆花 10克 红花 5克 甘草 6克 三七粉5克(冲服)上方服10剂后,病情明显好转,精神爽郎,头痛头晕目眩减轻,步态稳定,可单独行走,仍感失眠多梦,耳聋耳鸣,继上方加减化裁调治月余,痊愈出院。

【分析】小脑位于后枕部颅后窝,主要功能是在随意运动时协调肌群的活动和调节肌张力,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和定向作用,中医认为本病案“脑内伤”,因头为“诸阳之首,精明之府”,由于脑外伤后脑络瘀阻,经脉不通,请窍不利,脑失所养,加之患者肝阳上亢,因瘀诱发,本案系肝阳上亢夹瘀之症,以天麻、石决明、牡蛎、钩藤平肝潜阳,三七、红花、生地活血祛瘀,通络止痛,琥珀祛瘀,镇惊安神,旋覆花利气降逆,川芎、菊花清头利窍,甘草调和诸药,共凑平肝祛瘀通络止痛之功,继而对症加减,增加养血安神和益气之品,使气血调和,脑得所养,神安窍利,头清木定,症除病愈。

 

3、脑干损伤案:

李XX,男,26岁,初诊日期1995年5月6日

【病史】患者于1995年3月6日因头部被煤炭砸伤,当即昏迷不知人事,急送XX医院经检查并摄片证实,被确诊为1、脑干损伤,2、脑挫裂伤3、颅内血肿 4、颅底骨折,当即行开颅检查,发现右颞部骨折,右颞叶、额叶挫裂伤,右颞部硬膜下血肿,行血肿清除术,术后进行脱水,冬眠止血,抗感染等治疗50天,目前仍有半身瘫痪和视力障碍,而来院要求中医治疗。

【检查】病人曾到XX医院神经科检查发现右眼视盘苍白明显,边缘稍不清,左眼底视盘色淡,左视力正常,右眼失明,右瞳孔4.5mm,对光反射消失,左瞳孔3mm,对光反射灵敏,其余脑神经(-),浅感觉好,右上肢肌力3级,左上下肢肌萎缩,肌力2级,左上肢不能做指鼻动作,颈软,病理反射(-),今由别人担架来诊,患者言语不清,二便不能控制,苔薄,脉弦。

【诊断】1、脑干损伤2、脑挫裂伤3、颅脑血肿4、颅骨骨折

【治疗】症系肝阳上亢,瘀血阻脑

【治则】平肝息风,活血醒脑

方药:钩藤15克 白蒺藜 15克 白菊花 15克 石决明 50克 青龙齿 50 当归 20克 赤芍 15克 白芍 20克 川芎10克 石菖蒲 15克 蔓荆子 15克 天竺黄 15克 陈胆星 10克 水煎服 每日一剂,分两次温服,连服7剂。

5月14日复诊,家属代诉,精神好转,胃纳尚佳,二便仍失禁,原方续服14剂。

5月28日三诊,经服药治疗后较前显著好转,弃担架行走来诊,头痛消失,胃纳尚可,大小便已恢复正常,唯记忆力差,嗅觉不灵敏,苔薄脉弦,治以原方出入,上方去蔓荆子、川芎加灵磁石50克、细辛3克连服14剂。

6月11日四诊,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病情渐稳定,神志已清,言语对答正常,二便已能自控,头痛已除,唯有时感头晕,为收全功,再拟原方,以巩固疗效。

【分析】脑为奇恒之府,灵明之所,以流全身。本例以钩藤、蒺藜、菊花、石决明、龙齿息风重镇以平肝,当归、赤芍、川芎、丹参活血化瘀以合营,石菖蒲、竺黄、胆星豁痰开窍以醒脑,通过用药后,使上逆之肝气得以平,营血得以和,心窍痰迷得以开,脑神得以醒,经3周后灵明渐敏,二便自控,对答正常,方中蔓荆子去头痛,细辛、本草载主治头痛脑动,配合川芎去痛效果更佳,增磁石以添平肝醒脑之力。

 

4陈旧性颅脑损伤案

李XX,男,39岁,1990年11月9日初诊。

【病史】9年前被一棵倾倒树干击伤头部,当即昏迷,四处求医,经西药、中药、中成药针灸等治疗,遗留顽固性头痛。

【检查】头痛无规律,痛剧时头痛欲裂,眼胀,耳鸣,时有呕吐,烦躁不安,彻夜难眠。近年来遗忘明显,乏力,并影响工作,外院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。

【诊断】陈旧性颅脑损伤

【治疗】中医症系气虚兼瘀,阻塞清窍,治疗应益气活血,化瘀止痛,通络醒脑。

方药:黄芪400克 桃仁200克 红花 100克 川芎200克 丹参200克 元胡200克 赤芍200克 远志200克 白芷200克 全虫90克 蜈蚣30条 僵虫100克 天麻200克 钩藤200克 防风200克 用法碾细成粉,密为丸,每次15克,每日三次口服,服药10天后头痛明显好转,坚持用药月余,头痛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,已能工作,随访半年未见复发。

【分析】《素问 举痛论》说:“经脉流行不止,环周不休。寒气入经稽迟,泣而不行,客于脉外则血少,客于脉中则气不通。故卒然而痛”说明邪气入侵经脉受损,气血凝滞,阻塞经络,故不通则痛。

脑外伤头痛为轻型颅脑损伤所见。中医系于头风范畴,外伤致血瘀,瘀血阻络,清阳不升则头痛,久之则肝脾肾气血失调,纠缠难愈,方以益气活血,化瘀止痛,通络醒脑之药,共奏益气活血,化瘀止痛之效。

通络醒脑之药,其效益气活血,化瘀止痛之效。

 

 

5、脑震荡后遗症案:

赵XX,男,46岁,初诊日期1992年10月9日。

【病史】患者于4月前骑自行车摔伤,头部着地,当即昏迷约30分钟,经多次中西药治疗,现觉头痛目眩,记忆减退,恶心欲呕,多梦易醒,伴倦怠乏力而来院就诊。

【检查】住院CT片未见颅骨骨折,舌质晦紫,脉弦细。

【诊断】脑震荡后遗症

【治疗】症属瘀阻脑络,清细不升而致头痛,治则行气活血,醒脑止痛。

方药:柴胡 10克 细辛 3克 薄荷 6克 当归 10克 丹参 20 克 天麻10克 钩藤 12克 菊花 10克 黄芩 10克 川芎 10克 半夏 10克 7剂 水煎服 每日1剂 分两次温服。

10月17日复诊,服本方7剂后,头痛目眩症状减轻,恶心欲呕缓解,但仍失眠,记忆减退。故继服原方7剂痊愈。

【分析】《素问 阴阳应象大论》说“气伤痛,形伤肿”气无形,病故痛,血有形,病故肿。伤气则气滞,伤血则血凝,气滞能使血凝,血凝能阻气行,因此损伤波及气血均可引起疼痛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,头为诸阳之会,脑为髓海之源,其它司五脏之腑,四肢百骸。头部受伤则气血失和,气滞血瘀,瘀则不通,不通则痛,治必行气活血,化瘀止痛。用柴胡、细辛升阳止痛,天麻、钩藤开窍醒头目,黄芩、菊花平肝消热,共奏明目开窍。配合其他以行气活血等对症治疗,则病痊愈。

6、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外伤后偏瘫案。

案例一

胡X,男,47岁,教师,入院日期:1984年4月7日

【病史】患者于1984年3月7日被木棒击伤头面部,当即昏迷呕吐5天,语言困难,右半身不遂,在XX医院住院治疗30天后转入我院骨伤科住院治疗,有语言蹇涩,寐差,纳少,尿黄少,大便5天未解,右侧肢体偏瘫。

【检查】精神、神志正常,形体壮实,面唇稍红,左口角歪斜,右上肢软弱无力,皮肤感觉正常。舌体偏右,体胖嫩也有齿印,舌质稍红,苔白微黄,舌系带色紫暗,寸口脉弦。

【诊断】脑外伤后偏瘫,证系正气亏虚,瘀血阻洛,化热伤津

【治疗】补气活血,通络泄热,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味。

方药:生黄芪60克 当归15克 赤芍12克 川芎10克 地龙10克 桃仁10克 红花5克 石菖蒲10克 远志10克 丹参30克 活血藤20克 生大黄10克(后下)6剂后诉左头痛及右上肢关节痛,再服4剂,怕冷,舌质淡胖苔白,脉沉细弱,守原方去大黄加桂枝10克服10剂后,右上肢稍能抬起,手指能屈伸,右下肢能拉动,踝趾关节能自己屈伸,守原方加僵虫、麻仁、血竭、三棱、莪术、地龙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功,先后服60余剂,病愈出院。

案例二:

李XX,男,35岁,工人,入院日期:1985年11月9日

【病史】患者于1985年10月18日不慎撞伤右侧头部,当即神志朦胧,言语不利,小便失禁,大便不解,左半身不遂,感觉消失,瞳孔左大于右,对光反射迟钝,经XX医院住院治疗21天,神志、言语、大小便、瞳孔、左侧肢体感觉恢复正常,但仍左半身不遂。

【检查】形体消瘦,左侧肢体软弱无力,肢凉,舌边瘀点苔白,脉弦缓。

【诊断】脑外伤后偏瘫,证系正气亏虚,瘀血阻洛

【治疗】拟以补气活血,通络治之,投补阳还五汤加减。

方药:生黄芪60克 当归15克 赤芍12克 川芎10克 地龙10克 桃仁10克 红花5克 僵虫10克 鸡血藤20克 伸筋草15克 桂枝10克 甘草6克 服10剂后左侧肢体能自主活动,上肢可高举过头,下肢能屈伸,但移动迈步乏力,舌淡苔白,脉弦缓,再服20剂,能自动步行,仅乏力感,守原方增服30剂,病愈出院,恢复工作。

【分析】:补阳还五汤出自《医林改错》由清代王清任所创,该方由黄芪、当归尾、赤芍、地龙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七味药组成,有补气活血、通络止痛之功,原方乃治疗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的常用方,但以其治疗脑外伤后偏瘫,迄今尚少见报道。临床所见脑外伤后半身不遂,只要有正气血虚,瘀血阻洛之证,如明显脑外伤史,言语不利,舌瘀苔白,脉弦细或缓等即可用本方治疗。

本方是由补气药与活血化瘀药相伍而成,笔者认为,方中黄芪应倍用,取其力专慢走,周行全身,以助推动诸药之力,使气顺而血行,化瘀而不伤正,酌佐当归、赤芍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地龙活血通络,故本方主意重在补气通络,络通其瘀自消而病愈。但使用本方时应以辨证之宏观变化与微观变化相结合,重视特殊症候,对于气血具虚而又诸如头痛刺痛,舌上瘀斑等瘀血症者,应以补气养血为主,辅以化瘀,瘀重时又需加强化瘀通络之品,如三棱、莪术、血竭、地龙、活血藤、丹参、伸筋草等,瘀血化热者,如大便秘结,尿黄少,面红舌红等,参以泻热化瘀之品,大黄一味即具活血化瘀之功,又有通里泻热之力,此乃笔者多年临床之体验,投入本品实为活血化瘀、泻热之良药。

 

7、脑外伤性吞咽障碍

谢XX,男,20岁,初诊日期,1987年4月10日。

【病史】患者在广州做民工,于1987年3月17日晚从行驶车上跳下而摔伤头部,昏迷不省人事,口鼻出血,急送于XX医院住院,摄片显示左侧颞枕部有10cm长的骨折线,经过6小时的抢救患者渐醒,仍烦操不安,头颈部疼痛,尤其不能吞咽饮食,食道检查未发现异常,只能靠插胃管鼻饲流汁,治疗24天仍不能吞咽食物,保留胃管回本地,患者及家属要求服中药,于1987年4月11日转入我院骨伤科治疗。

【检查】发育正常,营养良好,神清,慢性病容,步态不稳,皮肤苍白,左侧头部颞枕部处有压痛,眼、耳、鼻、口未见出血及脑脊液漏,口腔唾液较多,瞳孔等大,吞咽反射障碍,时干呕,病理反射阴性,舌质淡,苔滑腻,脉细弱,各项化验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偏低外,均为阴性。

【诊断】脑外伤转吞咽困难,颅骨骨折合并1、9对脑神经损伤

【治疗】证系中医“噎膈”范畴,拟健脾益气,和胃降逆

方药:补气运脾汤加味:党参15克 白术12克 茯苓10克 法半夏10克 甘草6克 陈皮6克 黄芪12克 砂仁6克 丹参10克 石菖蒲10克 生姜2片 大蒜3枚 每日1付,上下午各1次经胃管鼻饲给药,按摩合谷、少商、鱼际、廉泉、人迎、二间、三间、太渊等穴,嘱病人每日坚持做吞咽动作,治疗20天换胃管时,能吞咽少量开水,精神状态好转,可以弃杖步行,继用原方配合针刺按摩这治疗,至5月16日患者能够吞食流汁、接着拔掉胃管后又能吞咽饭食和切碎的瘦肉,逐步饮食正常。

【分析】余所治脑外伤性吞咽障碍,是头部受外力的作用,致颅骨骨折合并1、9对脑神经损伤而引起,与食道癌、贲门癌、贲门痉挛、食道神经功能症引起的吞咽障碍是有区别的,诊断明确,医患合作,治疗得当,可使病人早日恢复吞咽功能。

 

8、脑外伤痴呆、失语、偏瘫案:

张XX,女。17岁,1984年3月26日入院

【病史】,患者于1984年1月26日修水库时不慎被石头砸伤头部,当即昏迷不醒达5天之久,经长沙XX医院诊断为“颅骨开放性骨折并重度脑挫裂伤”收住院,治疗治疗60多天,脱离危险而转我院骨伤科住院。

【检查】:患者痴呆、失语,左侧肢体瘫痪,食纳差。二便失禁。舌边见紫点,脉弦。

【诊断】脑外伤痴呆 失语、偏瘫

【治疗】:中医证系头部内伤后瘀血留滞,郁阻脑络,治则通窍化瘀,和中醒脑

方用:通窍活血汤加减。麝香0.3克(兑服)三七粉4克(兑服)法夏10克 陈皮6克 远志10克 柴胡10克 神曲 10克 枳壳10克石菖蒲10克,经上法治疗6天,痴呆症状明显减轻,有时能辨认亲人和发出“唉”声,需排大小便时偶能用动作表示,左上肢略能移动,效不更方,继服6剂,症状明显改善,有时能呼唤“妈妈”,二便失禁症状好转,食纳佳,经上方调整治疗20天,痴呆、失语偏瘫诸证基本消失,能言语但口齿欠清晰,肢体能活动,但乏力,后经护脾养胃,调理气血,共治3月,痊愈出院。

【分析】:脑外伤瘀血,郁阻脑络,导致神明失司而痴呆失语,肢体不用。治病必求于本,此症先施以化瘀通窍之法,故神明得清,继养益脾胃气血,故后天得调,因此诸证悉除而安然无恙。

 

9、脑外伤偏瘫并发痫证经验

张XX,男,19岁,病案号890967

【病史】,患者1989年10月22日被他人用电筒击伤右侧头顶部,当即昏迷不知人事,约20分钟后自行苏醒,觉头部疼痛,左侧手足无力,活动功能障碍,经当地草医药内服“伤药”6剂,头部疼痛减轻,左下肢稍能活动,1989年11月5日晚上无任何诱因突然昏倒,口吐白沫,手足抽动,持续数分钟后神志转清,抽搐停止,并出现言语吐字不清,伤后无发热、呕吐。

【检查】:入院时所见,神志尚清,言语含混,右侧头顶部见指头大小之伤疤(已结痂),左上肢萎软,不能抬举及握拳,左小腿呈跛行,稍不注意则跪倒在地,左上下肢有麻木感,舌体活动自如,舌质淡红,舌边见少许瘀点,舌苔细润,脉细缓。

【诊断】脑外伤偏瘫并发痫证

【治疗】中医证系,瘀血内阻,清窍不利,经脉不通,治以活血祛瘀,通窍活络。

方药:当归尾10克 川芎10克 赤芍10克 桃仁10克 红花5克钩藤12克 石菖蒲10克 地龙10克 土鳖3克 三七粉5克(冲服) 甘草6克 每日一剂 服4剂,言语即正常,左侧肢体活动改善,效不更方,再服10剂,步行如常,左上肢抬举过肩,手指稍能活动,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:黄芪30克 当归10克 川芎10克 丹参20克 地龙10克 三棱10克 莪术10克 天麻10克 钩藤5克 防风10克服用20余剂后除左手指活动欠灵活外,其余诸证悉除。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,并带药10余剂出院,半年后复查神志清楚,言语正常,左侧肢体力量正常,诉左手做稍细动作(如写字)稍感困难,痫证亦未复发。

【分析】内科的偏瘫痫证多中风,痰之邪作崇,治风、治痰为首要方法,本例患者单据望诊切诊所得并无明显瘀血征象。考虑其平素体健,无类似病史,病发于严重外伤后,在据外有所伤,内有所述的理论而诊为瘀血之证。头为诸阳之会,脑为精明之府。头部受伤,脑髓震动,瘀血内阻,阳脉不通,精明失用,故见前述诸证,治以活血化瘀,通窍活络之剂治之,药证相符,故疗效彰然,气为血帅,气行则血行,在瘀血病症的后期治疗中只要没有禁忌症,加用益气之品实为不可缺如的方法。本病案的治疗中应用补阳还五汤即是此意。

本病案西医诊断为“脑挫伤并不完全性偏瘫”“外伤性癫痫”入院时作脑血流图检查发现“左侧脑循环障碍”出院时复查脑血流图证实左侧脑循环明显改善。这说明:活血化瘀之剂在改善外伤性脑血循环障碍方面的效果,并能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。

 

地址:道县道江镇寇公街171号 邮编:425300 电话:0746-5237120&
网址:www.hndxzyy.com 本网站由衡阳联信制作维护 湘ICP备19011824号
本网站图片及商标权属道县中医医院所有,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转载